根據我個人觀察,每逢大選逼近……不,或許我們更中立地說,政府為了察民情、恤民意、暖民心,一定動用“日常官方用語"。
五大“日常官方用語"的第一位是“原則上同意",意思是我們認同及慎重思考你的訴求,雖然內心接受,但是礙於客觀條件,而無法在行動上同意。
第二位是“不排除",我不排除答應你的要求,也排除你幻想的一切可能性;第三位“考慮",政府考慮制度化增建華小及獨中,未設限期。
第四及五位是“談到"及“或許",每當官方會議輕描淡寫談到一句,或許有意思繼續擇日再談,許多傻乎乎的人自以為受到重視,敲鑼打鼓,到處宣佈鬥爭成功。
最近媒體與政客渲染首相納吉出席董總新春團拜,說甚麼“五十多年來首次出席",其實五十多年沒去過、沒做過、沒想過的東西一籮筐,偏偏大家只對納吉沒宣佈承認統考而感到失望。
大家認為,根據非官方傳統的國陣傳統,首相納吉會在大選年“循例"公佈好消息來哄哄華社開心一下,可能納吉也對“日常官方用語"感到厭倦,索性沉默是金,可惜大家不死心而令自己失望,因為大家以為理所當然,亦或期望太高。
很多分析家都說,國陣有意承認獨中統考是想挽回華人票,卻又擔心引起強烈種族思維的馬來人不滿,這些說法都令人煩悶,其實無論甚麼好消息都不重要,難道你會因此而改變初衷?有人倒想看到好消息上街後,大家仍然毫無感覺。
官腔是華社痛苦的根源,你能夠忘記都算是一種福氣,有人笑我這麼說,似乎暗藏唏噓,我回答,因為話中玩笑成份很高。
(光明日報/SIAO看茶杯‧文:洪國川)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