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所報導的新聞,可能是讀者喜歡看的,卻未必是記者本身所喜歡的題材,我們經常扛著人們有知情權、 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正義招牌衝向採訪現場,其實背後充滿無奈。
第一種無奈是“應景文章”,每當有政黨改選、補選或大選,記者必須順勢分柝及猜測選情,日日如此,樂此不疲,你覺得再無聊,還是得去訪問,這種新聞一般都是猜中無獎,還得多寫一篇”本報報導證實”,猜不中也無妨,依然得多寫一篇 “特殊因素導致選情急起直下”。任你怎麼寫都行。
第二種無奈是 “雪上加霜”,自殺案、劫殺案、車禍、情殺案、強姦案或騙財騙色案件,家屬或受害者哭得淒厲,這時候記者依然得硬下頭皮,要求對方拍照或提供生活照片,甚至憶述那段不堪的記憶。
第三種是“關我屁事”,例如採訪所謂的名人結婚細節、離婚情節、如何慶祝情人節或者生男或生女,名人私事到底關我們的事嗎?到底讀者喜歡看,記者才去採訪這類新聞,還是記者喜歡,讀者被迫要看?
說到無奈,我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趙明福墜樓案,他曾是記者,每逢遇見他都會有講有笑, 後來他轉當雪州行政議員歐陽捍華的政治秘書,在他神秘墜樓的3小時前,我倆在雪州議會碰面,他開玩笑地說:“大哥,你好嗎?”, 我反譏到:“你才是大哥啦。”寒暄一番後,我被派去國會大廈採訪巴生港口自貿區聽證會,當我們訪問最後一名證人前交通部長翁詩傑後, 從同行口中得知他的死訊。
一位熟悉的人忽然變成冷冰冰的屍體,讓我有說不出的難過,過後我陸續採訪明福的追悼會、警方重返墜樓現場、皇家調查委員會以及兩度開棺驗屍,曾經一塊採訪的朋友,忽然成為我的採訪對象,一些記者哭得連紙筆也拿不穩了,這種無奈就是再難過,你也得在截稿時間前交稿。
當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墜樓案,每天一起身就是去採訪這宗新聞,久而久之,你會感到麻木,漸漸對明福產生陌生感覺,然後趙明福這個人變成千千萬萬個新聞人物的其中一位,這種無奈,你能接受嗎?
轉載自光明微博十一月
第一種無奈是“應景文章”,每當有政黨改選、補選或大選,記者必須順勢分柝及猜測選情,日日如此,樂此不疲,你覺得再無聊,還是得去訪問,這種新聞一般都是猜中無獎,還得多寫一篇”本報報導證實”,猜不中也無妨,依然得多寫一篇 “特殊因素導致選情急起直下”。任你怎麼寫都行。
第二種無奈是 “雪上加霜”,自殺案、劫殺案、車禍、情殺案、強姦案或騙財騙色案件,家屬或受害者哭得淒厲,這時候記者依然得硬下頭皮,要求對方拍照或提供生活照片,甚至憶述那段不堪的記憶。
第三種是“關我屁事”,例如採訪所謂的名人結婚細節、離婚情節、如何慶祝情人節或者生男或生女,名人私事到底關我們的事嗎?到底讀者喜歡看,記者才去採訪這類新聞,還是記者喜歡,讀者被迫要看?
說到無奈,我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趙明福墜樓案,他曾是記者,每逢遇見他都會有講有笑, 後來他轉當雪州行政議員歐陽捍華的政治秘書,在他神秘墜樓的3小時前,我倆在雪州議會碰面,他開玩笑地說:“大哥,你好嗎?”, 我反譏到:“你才是大哥啦。”寒暄一番後,我被派去國會大廈採訪巴生港口自貿區聽證會,當我們訪問最後一名證人前交通部長翁詩傑後, 從同行口中得知他的死訊。
一位熟悉的人忽然變成冷冰冰的屍體,讓我有說不出的難過,過後我陸續採訪明福的追悼會、警方重返墜樓現場、皇家調查委員會以及兩度開棺驗屍,曾經一塊採訪的朋友,忽然成為我的採訪對象,一些記者哭得連紙筆也拿不穩了,這種無奈就是再難過,你也得在截稿時間前交稿。
當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墜樓案,每天一起身就是去採訪這宗新聞,久而久之,你會感到麻木,漸漸對明福產生陌生感覺,然後趙明福這個人變成千千萬萬個新聞人物的其中一位,這種無奈,你能接受嗎?
轉載自光明微博十一月
Comments